后台登录
基层团讯 您现在所在位置:中山共青团>> 基层团讯
学党史 跟党走 我为群众办实事——阜沙镇团委开展金晖行动之“口述人生传薪火 不忘初心担使命”慰问活动
文章所在栏目:基层团讯 发布者:阜沙镇团委 点击数:1784 2021-06-22 分享:

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,6月3日上午,阜沙镇团委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青年志愿者结对服务老党员“金晖行动”,了解老党员的先进事迹,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厚植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情感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传。

镇团委副书记陈永庆、青年志愿者带着慰问品来到老党员梁坤培、吴十伍家,聆听并记录他的人生事迹,传承红色基因。

1970年,时年19岁的梁坤培同志申请参军,进入了广州军区汕头区域——第55军165师。1973年正式成员中共党员,那年他22岁,回想起往事,74岁高龄的梁坤培老人依稀记得,在部队的那几年时间,是汕头地区多台风灾害的几年,部队经常需要外出参加救援行动,而大大小小的行动不下数十次。梁坤培同志陷入了沉思,接着咽了一下,说道:其中有一次救援行动印象深刻,也是我腰伤的来源。犹记得是中午时分,整个团的战友都出去参加救援行动,救援大本营只留下我和其他2名战友。当时狂风呼啸、倾盆大雨,人在外面都难以站稳。此时正好有救援车辆从外面要进来补充物资,在风雨的作用下,我拖着沉重的身体赶到大本营大门准备开门。些许是风雨的原因,大门此时摇摇欲坠,几秒后终于撑不住即将倒下,我连忙闪避躲开,但随同的一根大木桩也将要倒下,眼看就要砸到救援车辆的驾驶室。我也干脆不躲避,连忙跑到木桩的下方用身体撑住,让救援车辆顺利通过,但我也因此伤到了腰部。梁坤培同志摸了摸腰部,补充道:现在变成了旧患了。接着,他开始有些哽咽地说道:我依然记得有一位战友是广州人,参加了越南战争,回国后得知他已下半身伤残,当时不由自主便流泪了。

1976年,梁坤培同志正式从部队退伍,在广州市的省供销社下的一家机器厂工作,直至1985年申请调回中山糖厂工作,一直工作至退休。这期间安安稳稳、平平凡凡的度过了几十年的光阴,他说,尽管没有人生的大起大落,却也一直坚守着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品质和行为,同时也用自己的岁月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和复兴。

在学习了梁老的事迹后,结对志愿者嘉俊表示,虽然我们当代青年无法体会战争的残酷、不曾经历缺衣少食的生活,但我们从梁坤培平凡故事中收获感悟,更应该珍惜生活、拥抱美好、用行动激励更多青年在新时代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。

吴十伍,1940年出生,阜东村老党员、老干部、退伍军人。1958年参军,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吴十伍是工程兵,在8316部队六年,其部队主要是研究原子弹的发射,吴十伍主要在基地中进行工作,看似工作简单,但在当时的艰苦的条件下,经常顶着烈日进行工作,其从不喊苦叫累,兢兢业业地工作。1965年退伍后的吴十伍,在组织的安排下,先后在牛角大队担任文书和在东升大队(现阜东村)担任民兵营长一职,随后,其按照组织的要求,于1969年被调往四联部(现四联水利),在吴十伍的回忆中,当时的四联水利的很难协调的,其主要原因当时村民们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,但由于牛角比阜东高20—30公分的原因,经常会出现位于阜东村村民种植的水稻水位高,牛角村水位底,会导致化肥效果欠佳,四十多个生产小组相互之间难以协调,在期间需要不断地进行协调,并于各大队书记相互沟通,争取能找到最大的平衡点。

在1974年,经过时任领导和吴十伍的多次商讨和村民的集思广益,为了提高河涌开挖效率,吴十伍采取了包干制的方式,由每个大队下的各生产小组承包,通过绞关、徒手以及人力搬运等,对新涌河开挖,改善了农田的灌溉,但在当时,水闸都是由木头来做的,需要手动的对闸门进行开关,难以控制水量的需求,为了改变现状,吴十伍主动向镇申请对四联的水闸进行申请改造,为了水闸升级改造能顺利推进,吴十伍与时任领导多次于40多名生产小组长沟通协调,并不断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,确定按照农田的面积进行摊分,从1978年起每年升级改造1座水闸,经历了7年的时间,四联全部水闸都完成了升级改造。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船只的出入,也不耽误了村民的谋生,水路运输也慢慢地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。

吴十伍在四联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40多年,由于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,他按照组织的要求做到70岁才退休,在60多岁的时候,他还每天骑着自行车到七座水闸那里进行巡查,其敬业的精神感动了周边的人。

在学习了吴老的事迹后,结对志愿者倩婷表示,也许,有人觉得吴十伍的事迹平平无奇,但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,不管是新涌的开挖还是水闸的升级改造,依旧造福现在的我们,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这平凡的事情,这也是不平凡的感动。


b9aefd66f971e21614ab9260b110dfd.jpg


撰稿人:杜燕霞

审核人:陈永庆


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